第18行:
第18行:
然而,苏轼的可贵处,在于他并没有在仕途的顺境中停止独立思考。他马上就意识到,依司马光的思路将局面「更化」到「新法」实施以前即宋仁宗时代的状态,则仁宗时代的财政、国防、吏治诸问题将重现,而那恰恰是神宗、王安石想通过「新法」来解决的。
然而,苏轼的可贵处,在于他并没有在仕途的顺境中停止独立思考。他马上就意识到,依司马光的思路将局面「更化」到「新法」实施以前即宋仁宗时代的状态,则仁宗时代的财政、国防、吏治诸问题将重现,而那恰恰是神宗、王安石想通过「新法」来解决的。
+
+
=== 第二章 四、苏轼哲学的特色 ===
+
+
==== P215 ====
+
+
笼统而言,宋明道学的全部内容,都是整合三教(儒释道)而来的。只是有的哲学家公开承认,有的则讳言之,而苏轼兄弟不但公开承认,而且还有不少明确倡导整合三教的文字。……思想不是从圣贤那里承袭而来,必须面对事物本身,直探其本源,也只有这样,道学才能从儒家经学中脱胎,成长为真正的哲学。在苏轼以前,欧阳修已经对正在形成中的道学提出这样的要求。他反对割裂经文以曲成一说,努力把他的理论建立在自然的常理和人之常情上面。仅此而言,欧阳修对道学的贡献就远在「宋初三先生」以上,因为他摆脱了对经典、权威的依傍,而另宋学的主导精神——理性精神凸显出来。
[[Category:书籍]]
[[Category:书籍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