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改

添加2,581字节 、 2021年6月2日 (三) 03:17
无编辑摘要
第12行: 第12行:     
黄庭坚《与王庠周彦书》也诉说了他当时听到常州来人相告:「东坡病亟时,索沐浴,改朝衣,谈笑而化,其胸中固无憾矣。」他对生命意义的透辟理解,他对人类自身终极关怀的深刻领悟,消融了濒死的痛苦和对死亡的恐惧。「湛然而逝」、「谈笑而化」,他的确毫无遗憾地走向自己人生旅途的终点。他有个最好的完成。
 
黄庭坚《与王庠周彦书》也诉说了他当时听到常州来人相告:「东坡病亟时,索沐浴,改朝衣,谈笑而化,其胸中固无憾矣。」他对生命意义的透辟理解,他对人类自身终极关怀的深刻领悟,消融了濒死的痛苦和对死亡的恐惧。「湛然而逝」、「谈笑而化」,他的确毫无遗憾地走向自己人生旅途的终点。他有个最好的完成。
 +
 +
== 「寄寓」思想 ==
 +
 +
=== 第六章 人生思考与文化性格 ===
 +
 +
==== 一、颜子学与「寄寓」思想 ====
 +
 +
'''P553'''
 +
 +
在本书论述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的部分,我们已经提到过「寄寓」思想。大致「存性」有二种方式,一是「独存」,一是「寄寓」。颜子的不借外物而自得其乐,被认为已达「独存」境界,此惟颜子所能,其他人则未免有所「寄寓」。所谓的「寄寓」,就是与外物相接,但不陷于物欲,只是以非功利的审美态度游观之,聊寓其意。相比之下,「独存」是不假于外物的,「寄寓」则未免假于外物。
 +
 +
在我们看来,「独存」未免过于枯槁,那境界虽高,却不发诸事业、见诸文章,没有付诸创造的活动。所以,「寄寓」是更值得重视的,更有价值的思想。从苏轼的真实的人生态度来看,他也是更赞赏「寄寓」的。而且,'''「寄寓」思想还有更为深刻和宽广的内容''',不能被颜子学所囿。「寄寓」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,由此态度走向颜子的「独存」境界。在苏轼看来,'''它还是人生的真实的生存境况'''。也就是说,生命本来就是一段「寄寓」于人世的或短或长之过程,人生的本质就是「寄寓」。
 +
 +
'''P559'''
 +
 +
肯定「寄寓」当然不是执着身欲,而是在把人生的本质理解为「寄寓」的同时,要求把「寄寓」作为人生态度。这种人生态度,就是'''将真正的人「性」体现于人所能做的各种事情中,不是本着私欲来做事'''。……所以,「寄寓」思想的深层含义,乃是审美的人生态度。由此态度,便处处有可乐,「如寄」的人生于是转悲为喜。在上面列举的苏诗「吾生如寄耳」的九例中,也可以看出诗人从悲哀中解脱的过程。
 +
 +
'''P561 苏轼于庄子的不同'''
 +
 +
「寄寓」思想,在庄子那儿,是对人生有限性的消极体认,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;在苏轼这儿,便转化为对人生的诗意的深刻阐发,对创造性活动的积极肯定,对世间利害得失的本质超越。苏轼的「寄寓」哲学,'''融合了儒家的创造精神与道家的超越精神''',将创造性与超越性推阐为「寄寓」意义的两个方面,在「寄寓」上统一起来。……所以,虽然苏轼的「寄寓」哲学颇与「一心开二门」的思想方法类似,我们仍认为,以「寄寓」来统一超越与创造,乃是苏轼在人生思想方面的独创。
    
== 摘抄 ==
 
== 摘抄 ==